㈠ 旗袍1碼是什麼意思
旗袍1碼的意思是:這個旗袍是1碼的。
旗袍的碼數:
1、領圍
領圍是指頸部的圓周長度(從兩側鎖骨的中心點開始,繞脖子一圈,再回到鎖骨中心點)。當布尺繞頸部一圈後,需要留一根食指尖可伸進去的寬度。從側面看,布尺會從頸部後方往前方些微向下傾斜,並非是水平著繞一圈。
2、胸圍
旗袍的胸圍測量並非廣義上的胸圍尺寸。由於旗袍完美修飾身條,旗袍胸部的測量包括五個尺寸:胸圍、胸距、正面胸高、後肩寬、後背寬。
胸圍測量:穿著內衣,然後將布尺置於胸部最飽滿的地方,繞過腋下,然後圍成一圈。值得注意的是,它與日常內衣尺寸有所區別。
胸距測量:穿著內衣,測量左右兩側胸部最高點間的距離。
正面胸高測量:從肩膀最高點處到胸部最高點的距離。
後肩寬測量:從一邊的肩關節,通過後頸的骨頭,到另一邊肩關節的距離。這時,布尺不會成直線,稍微有些富餘的弧度。
後背寬測量:布尺置於後背,測量左右兩側腋下間的距離。
3、腰圍
旗袍腰圍的測量其實是指腰部尺寸的測量,包括兩個尺寸,腰圍和腹圍。
腰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將布尺沿著肚臍上方的腰圍線圍成一圈。
腹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用布尺從胯最寬的地方開始繞一圈,布尺通常位於臀部上方。
4、臀圍
臀圍測量:用布尺從臀部最寬的地方開始,通過臀骨,圍繞一圈。布尺處於臀部最豐滿之處。
5、衣長
衣長的選擇通常與身高有關。挑選及膝裙時,裙尾若在膝蓋以上,但又不能太短。或者裙尾完全遮住膝蓋,但必須在小腿肚以上才好看。所以需要測量正面腰到膝蓋的長度,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膝蓋的長度。
挑選長款旗袍時,旗袍裙尾要在小腿肚以下,否則會顯小腿粗,太長又會顯得拖沓。
所以需要正面腰到腳踝的長度測量: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腳踝的長度。穿著高跟鞋,裙尾也不及腳背,才是完美的長度。
㈡ 定做旗袍怎樣量尺寸
傳統純手工定製的旗袍需要測量全身36處的尺寸,而現代手工定製旗袍則相對簡化了,但也需要量出至少16個重要部位的尺寸才可將旗袍做的完全貼身。
一、定製旗袍尺寸測量方法:
1、身高(代表旗袍的「號」):從頭頂部垂直到腳後跟的距離。
2、旗袍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胸部最高點)到旗袍末端的距離。
3、套裝旗袍衣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4、套裝旗袍裙長:從腰圍線經臀圍線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5、旗袍領高:從頸側點經頸子往上量至所需長度(一般在3~5cm之間);
6、旗袍領圍:經過第七頸椎點和頸側點一周的圍度;
7、旗袍胸寬:兩前腋點之間的距離;
8、旗袍胸高:立姿,從頸側點至乳峰點的距離;
9、旗袍胸圍: 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這是緊胸圍尺寸,還應按品種要求加放所需松度。
10、旗袍總肩寬:由左肩外端經後脖根量至右肩外端,(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肩寬尺寸)。
11、旗袍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量至手腕,(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長)。
12、旗袍袖口圍:短袖款式:量手臂圍一周,長袖款式:量手腕圍一周(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圍)。
13、旗袍腰節:由前身左側脖根處(肩領點)通過胸部最高處量至腰間最細處。
14、旗袍腰長:從腰圍線到臀圍線之間的距離;
15、旗袍腰圍:在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並按款式要求放出松度。
16、旗袍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並按要求放出松度。
二、定製旗袍尺寸測量小貼士:
1.測量時最好穿緊身內衣
2.測量時保持自然放鬆,端正的姿態
3.測量"圍度"時保持皮尺水平,松緊適當,不易過松,也不易過緊
4.如自己無法測量准確,可下載以上需測量的部位,去裁縫店請專業裁縫幫忙測量。
㈢ 怎麼測量女生的胸圍啊
女性的內衣型號一般由胸罩尺寸和罩杯尺寸組成,胸罩尺寸用數字表示,指下胸圍的尺寸,單位有厘米和英制的英寸尺寸,下胸圍尺寸換算為:70CM=32;75CM=34;80CM=36;85CM=38;90CM=40;95CM=42。購買胸罩時的碼可能顯示34/75,也可能只顯示34或只顯示75。
字母ABCD則為罩杯尺寸,是由乳房的深度決定,是乳房最高點的乳圍減去乳房下圍一圈的長度,相減後的結果。也就是上胸圍減去下胸圍。每個罩杯之間相差2.5厘米,從AA杯7.5厘米開始,A杯為10厘米,B杯為12.5厘米,依次類推,C罩杯15cm,D罩杯17.5cm,E罩杯20cm。
參照表:
(3)做旗袍乳高怎麼測量擴展閱讀:
測量時,被測者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測量成年女性時,測量者將皮尺水平放在兩肩胛骨下角,前方放在第四根肋骨與胸骨的連接處,測胸廓一周的圍度,先測安靜時胸圍度,再測深吸氣時胸圍度,最後測深呼氣時胸圍度。深吸氣時與深呼氣時的胸圍之差稱為呼吸差,可反映呼吸器官的功能,一般成人呼吸差為6-8厘米,經常鍛煉者的呼吸差可達10厘米以上,在測量時,應注意讓被測者不聳肩,呼氣時不彎腰。
出生時胸圍平均為32cm左右,比頭圍小1~2cm;1歲左右胸圍等於頭圍;1歲以後胸圍應逐漸超過頭圍,頭圍與胸圍的增長曲線形成了交叉。說的就是這個交叉,其時間與兒童的營養和胸廓的發育有關,發育差的交叉延後。我國1985年調查顯示男童頭、胸交叉平均時間是15個月齡,提示我國兒童的胸廓發育落後,除營養因素外,很可能是不重視上肢與胸廓的鍛煉有關。
㈣ 怎樣挑選旗袍尺寸
1、成衣的話,只需要量自己的三圍,對比一下商家給的尺寸圖再挑選尺碼就好。
2、定製的話,需要測量近二十個數據:做出來的旗袍比較貼合自己的身材。具體的數據要求為:
身長——赤足站立, 測量從頭頂到腳跟的距離。
領圍——測量脖子的圓周長度 (從兩側鎖骨的中心點開始,繞頸部一圈,再回到鎖骨中心點)。
夾圈(袖圈)——測量手臂和肩膀接合處的圓周長度。 (測量方法: 從肩膀上方繞過腋下後, 再回到肩膀上方, 圍成一圈。)
上手臂——測量手臂上半部二頭肌的圓周長度,也就是上手臂最寬的地方。
手臂長——手臂自然伸直垂下, 測量肩膀到手腕關節的長度。
正面胸寬——從左邊腋下與前身結合點水平量至右側腋窩與前身結合點的距離為前胸寬。
胸圍——穿著內衣, 然後把布尺置於胸部最飽滿的地方, 繞過腋下, 然後圍成一圈。 請注意這不是您的內衣尺寸。
胸距——穿著內衣, 測量兩側胸部最高點 (BP點) 間的距離。
後肩寬——測量從一邊的肩關節, 通過脖子後面骨頭, 到另一邊肩關節的距離。 布尺不會成直線, 而會有一點微彎。
後背寬——測量兩側腋下間的距離。 (布尺置於後背測量
腰圍——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 將布尺沿著肚臍上方的腰圍線圍成一圈。
腹圍——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 用布尺從最寬的地方開始繞一圈, 布尺通常位於臀骨的上方處。
臀圍——用布尺從臀部最寬的地方開始, 通過臀骨, 圍繞一圈。 這時布尺處於臀部最寬的地方。
正面胸高——測量從肩膀最高點處到胸部最高點 (BP點) 的距離。
正面腰節——測量從肩膀最高點處,通過胸部最高點 (BP點),然後到腰部最細處的長度。
後肩到後腰長度——測量從肩膀最高點處到後腰部最細處長度。
裙長 正面腰到膝蓋的長度(及膝裙)——測量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膝蓋的長度。
後腰到腳跟長度——測量從後腰圍線到後腳跟的長度。
㈤ 旗袍尺碼怎麼看
1、領圍
領圍是指頸部的圓周長度(從兩側鎖骨的中心點開始,繞脖子一圈,再回到鎖骨中心點)。當布尺繞頸部一圈後,需要留一根食指尖可伸進去的寬度。從側面看,布尺會從頸部後方往前方些微向下傾斜,並非是水平著繞一圈。
2、胸圍
旗袍的胸圍測量並非廣義上的胸圍尺寸。由於旗袍完美修飾身條,旗袍胸部的測量包括五個尺寸:胸圍、胸距、正面胸高、後肩寬、後背寬。
胸圍測量:穿著內衣,然後將布尺置於胸部最飽滿的地方,繞過腋下,然後圍成一圈。值得注意的是,它與日常內衣尺寸有所區別。
胸距測量:穿著內衣,測量左右兩側胸部最高點間的距離。
正面胸高測量:從肩膀最高點處到胸部最高點的距離。
後肩寬測量:從一邊的肩關節,通過後頸的骨頭,到另一邊肩關節的距離。這時,布尺不會成直線,稍微有些富餘的弧度。
後背寬測量:布尺置於後背,測量左右兩側腋下間的距離。
3、腰圍
旗袍腰圍的測量其實是指腰部尺寸的測量,包括兩個尺寸,腰圍和腹圍。
腰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將布尺沿著肚臍上方的腰圍線圍成一圈。
腹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用布尺從胯最寬的地方開始繞一圈,布尺通常位於臀部上方。
4、臀圍
臀圍測量:用布尺從臀部最寬的地方開始,通過臀骨,圍繞一圈。布尺處於臀部最豐滿之處。
5、衣長
衣長的選擇通常與身高有關。挑選及膝裙時,裙尾若在膝蓋以上,但又不能太短。或者裙尾完全遮住膝蓋,但必須在小腿肚以上才好看。所以需要測量正面腰到膝蓋的長度,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膝蓋的長度。
挑選長款旗袍時,旗袍裙尾要在小腿肚以下,否則會顯小腿粗,太長又會顯得拖沓。
所以需要正面腰到腳踝的長度測量: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腳踝的長度。穿著高跟鞋,裙尾也不及腳背,才是完美的長度。
(5)做旗袍乳高怎麼測量擴展閱讀:
1、開襟方式
中國袍服從商、周開始就習慣使用開襟形式,而且大多是右衽。
旗袍衣襟的款式多種多樣,包括單襟、雙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長襟、如意襟、大圓襟、雙圓襟等。在製作旗袍上,雙襟比單襟復雜,雙襟旗袍在視覺上更顯美觀、高貴。
2、袖型變化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型、窄袖型、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等。袖型的花樣常隨潮流而變化,時而流行長袖,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袖,短至露肘,這些都體現了女性對美的孜孜以求。
㈥ 旗袍袖子制圖需要測量那些部位的尺寸
旗袍制圖需要測量衣長、胸高、胸距離、胸圍、小腰圍、前腰長、後腰長、後左右肩腰、前左右肩腰、中腰長、中腰圍、下腰長、臀圍、衩高、肩寬、後平、前平、袖長、袖口、抬肩、領長、領高、和後摺中心 這些數據
其中旗袍袖子制圖:
旗袍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量至手腕,(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長)。
旗袍袖口圍:短袖:量手臂圍一周;長袖:量手腕圍一周(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圍)
㈦ 傳統旗袍定製需要測量哪36處
1、旗袍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到旗袍下擺即旗袍末端的距離;
2、套裝衣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3、套裝裙長:從腰圍線經臀圍線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4、領高:從頸側點經頸子往上量至所需長度(3~5cm自行選擇);
5、領圍:經過第七頸椎點和頸側點一周的圍度;
6、肩寬:手臂自然下垂,左右肩端點之間的長度;
7、後背寬:後兩液點之間的距離;
8、胸圍:立姿,自然呼吸,胸部最豐滿處的水平圍度;
9、胸寬:兩前腋點之間的距離;
10、胸高:立姿,從頸側點至乳峰點的距離;
11、胸距:兩乳峰之間的距離;
12、腰圍:立姿,腰部最細處的水平圍度;
13、腰長:從腰圍線到臀圍線之間的距離;
14、前腰節:立姿,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到腰圍線的距離;
15、後腰節:立姿,從頸側點經肩胛骨到腰圍線的距離;
16、臀圍:立姿,臀部最豐滿處的水平圍度;
17、袖長:(即臂長)手臂自然下垂,從肩端點到袖口的距離;
18、袖口圍:短袖款式:手臂圍,長袖款式:手腕圍;
19、其他部位的測量方法。
注意事項:
1.被測量者穿好緊身內衣
2.被測量者呈端正,自然的立姿,不要有多餘的動作
3.在測量"圍度"時,要注意保持皮尺水平,不易過松,過緊 測量時身體基準點
1、旗袍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到旗袍下擺即旗袍末端的距離;
2、套裝衣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3、套裝裙長:從腰圍線經臀圍線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4、領高:從頸側點經頸子往上量至所需長度(3~5cm自行選擇);
5、領圍:經過第七頸椎點和頸側點一周的圍度;
6、肩寬:手臂自然下垂,左右肩端點之間的長度;
7、後背寬:後兩液點之間的距離;
8、胸圍:立姿,自然呼吸,胸部最豐滿處的水平圍度;
9、胸寬:兩前腋點之間的距離;
10、胸高:立姿,從頸側點至乳峰點的距離;
11、胸距:兩乳峰之間的距離;
12、腰圍:立姿,腰部最細處的水平圍度;
13、腰長:從腰圍線到臀圍線之間的距離;
14、前腰節:立姿,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到腰圍線的距離;
15、後腰節:立姿,從頸側點經肩胛骨到腰圍線的距離;
16、臀圍:立姿,臀部最豐滿處的水平圍度;
17、袖長:(即臂長)手臂自然下垂,從肩端點到袖口的距離;
18、袖口圍:短袖款式:手臂圍,長袖款式:手腕圍;
19、其他部位的測量方法。
注意事項:
1.被測量者穿好緊身內衣
2.被測量者呈端正,自然的立姿,不要有多餘的動作
3.在測量"圍度"時,要注意保持皮尺水平,不易過松,過緊 測量時身體基準點
定做旗袍所需要的身體尺寸:
1、旗袍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到旗袍下擺即旗袍末端的距離;
2、套裝衣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3、套裝裙長:從腰圍線經臀圍線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4、領高:從頸側點經頸子往上量至所需長度(3~5cm自行選擇);
5、領圍:經過第七頸椎點和頸側點一周的圍度;
6、肩寬:手臂自然下垂,左右肩端點之間的長度;
7、後背寬:後兩液點之間的距離;
8、胸圍:立姿,自然呼吸,胸部最豐滿處的水平圍度;
9、胸寬:兩前腋點之間的距離;
10、胸高:立姿,從頸側點至乳峰點的距離;
11、胸距:兩乳峰之間的距離;
12、腰圍:立姿,腰部最細處的水平圍度;
13、腰長:從腰圍線到臀圍線之間的距離;
14、前腰節:立姿,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到腰圍線的距離;
15、後腰節:立姿,從頸側點經肩胛骨到腰圍線的距離;
16、臀圍:立姿,臀部最豐滿處的水平圍度;
17、袖長:(即臂長)手臂自然下垂,從肩端點到袖口的距離;
18、袖口圍:短袖款式:手臂圍,長袖款式:手腕圍;
19、其他部位的測量方法。
注意事項:
1.被測量者穿好緊身內衣
2.被測量者呈端正,自然的立姿,不要有多餘的動作
3.在測量"圍度"時,要注意保持皮尺水平,不易過松,過緊
㈧ 人體測量有哪些主要部位
人體主要部位的測量與放鬆量
1 衣長: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胸部最豐滿處,往下量至所需要的長度,通常衣長至少在胸圍線以下,可以在腰
2. 肩寬:(40cm女男42.5cm)以人體肩骨外端(肩端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後頸點(上至下第七個頸椎骨),弧量至另一側肩端點。 它的放鬆量為0~4cm,通常夏裝放0~1cm,春秋裝放1~2cm,冬裝放2~4cm,而女性凈肩寬占人體總高的24.6%,而男性凈肩寬占人體總高的25%。圍線至臀圍線之間,最長可以至足底。
3. 袖長:以人體一側肩端點為測量起點,軟尺沿著手臂外緣往下量至所需長度,通常短袖(半袖)長度為肘關節以上,中袖長度為肘關節至手腕之間,長袖長度為手腕上下一些位置。 而人體的手臂凈長約占人體總高的43%。其中上臂凈長約占人體總高的18.4%,前臂凈長為人體總高的14.3%,手掌凈長約占人體總高的10.3%。若裝墊肩,則袖長還應再加上一個實數墊肩厚度,通常薄料再加上1個自然墊肩厚度,而中厚面料再加上0.9個自然墊肩厚度,厚度面料加上0.8個自然墊肩厚度。
4. 背長:以人體後背後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往下量至腰部最細處。它能提供腰節長的參考數據。通常女性的凈背長為人體總高的23.75%,而男性為24.71%
5. 前腰節長: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胸部最高處,往下量至腰部最細處。而女性的前腰節長是以後腰節長來確定的,通常前腰節等於後腰節長為平胸體,前腰節比後腰節長0.5~0.7cm為正常體,前腰節比後腰節長1~1.5cm為挺胸體。而男性前腰節長等於後背長加上內衣厚度(0~1cm),其中加0為夏裝,加0.5cm為春秋裝,加1cm為冬裝。
6. 後腰節長: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經過肩胛部位往下量至中腰最細處。女性的後腰節長=凈背長+後基本直開領深(1.8~2cm)+內衣厚度(0~1cm),其中0cm為夏裝,0.5cm為春秋裝,1cm為冬裝。而男性後腰節長是以前腰節長來確定的,通常後腰節比前腰節長1.5~2cm為平胸體,後腰節比前腰節長2.5~3cm為正常體,後腰節比前腰節長3.5~5cm為駝背體。
7. 全胸寬:在人體上方往下5cm處為測量起點,軟尺從左測量起點弧量至另一側右測量起點,而全胸寬?3,10胸圍+5~6cm(女性正常體),6~7cm(男性正常體)。 而半胸寬女性約占胸圍的18%,男性約占胸圍的18.5%。
處為測量起點,軟尺從左側量起點弧量至右側8 全背寬:在人體後背肩胛部位的下方腋下處往上5cm
測量起點。而女性的全背寬=全胸寬+(0~1cm)(正常體),而男性的全背寬=全胸寬+(1~2cm)(正常體)。 而半背寬 女性約占胸圍的18.5%,男性約占胸圍的19%。
9. 胸乳點高。分縱向與橫向測量兩種:?縱向測量:以人體一側肩頸點為測量起點,軟尺往下量至胸峰最高處,它能提供胸圍線位置的的制圖數據,而人體的胸乳點高凈縱向長約占人體總高的14.3%。而女性的後胸圍線高(平胸體)=胸乳點凈縱向長+(1,2.5cm)(已包含內衣厚度與乳房下垂量)。其中,+1cm為夏裝,+1.5cm為春秋裝,+2cm左右為冬裝。而女性前胸圍線高等於後胸圍線高為平胸體,比後胸圍線高長0.5~0.7cm為正常體,比後胸圍線高長1~1.5cm為挺胸體。而男性的前胸圍線高=胸乳點高凈縱向長+內衣厚度(0~1cm)。其中+0cm為夏裝+0.5cm為春秋裝+1cm為冬裝。而男性的後胸圍線比前胸圍線高長1.5~2cm為平胸體,長2.5~3cm為正常體,長3.5~5cm為駝背體。?橫向測量:水平測量兩乳峰間的距離,這個間距男性等於半胸寬,女性等於半胸寬+(0~1.4cm)。
10. 頭圍:在人體頭部發際線(額頭)自然的水平的圍量一周,它能提供套頭衫領口線長度的制圖數據,它的放鬆量一般為插得進1~3個手指為標准(約為1~3cm),而人體凈頭圍約占胸圍的65% 11. 頸圍(領圍):在人體頸部最細處(頸中),自然水平的圍量一周,它的放鬆量有兩種:?貼身內衣或襯衣,放3cm左右。?外衣,但領圍是在襯衣或其他內衣的領子外測量的,則放1~1.5cm。而女性的凈領圍約占凈胸圍的40%,男性的凈領圍約占凈胸圍的41%,而人體的凈頸長約占人體總高的3.6%。 12 胸圍:在人體胸部最豐滿處,自然水平的圍量一周,它的凈體基本放鬆量為4cm,它的成衣基本放鬆量為8~10cm,而胸圍線也能作為胸袋位置高低的參考線,男士服裝的胸圍放鬆量為:?西服馬甲5~7cm,?西服11~13cm,?襯衫放16~22cm(已包含4cm大的兩個背襇)?夾克、大衣、風衣等放14~16cm以上。 女士服裝胸圍放鬆量:?西服、旗袍、馬甲放9~11cm,?春秋衫放11~13cm,?襯衣、連衣裙放6~12cm,?貼身露肩式服裝,如吊帶,背心放2~4cm。(梭織、針織可為0)?女士夾克、大衣、風衣等放13~15cm或15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