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西裝旗袍還有什麼
擴展閱讀
小皮帶用什麼可以代替 2025-05-17 11:59:33
皮衣里太涼怎麼解決 2025-05-17 11:55:04
羊皮衣掉毛怎麼辦 2025-05-17 11:53:01

西裝旗袍還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3 09:41:46

『壹』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1)西裝旗袍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貳』 中國有哪些傳統服飾,別只知道漢服和旗袍

既然是中國傳統服飾,那五十六個民族的都要算上呀。

漢族漢服

漢服是漢族人的傳統服裝,是漢族人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衣著服裝的總稱,在明末清初清軍入關之時被強制廢除。主要特徵為交領右衽,衣間多系帶,給人以灑脫飄逸的形象,風格可素雅可端莊。

注意:漢服不是漢朝的服裝,漢服的漢不是漢朝的漢;漢服也不是影視劇中的服裝(更不是古裝),影視劇中的服裝不符合漢服的形制規定,稱為影樓裝。

『叄』 女人穿的款式叫旗袍,男人穿的款式,不能也叫旗袍,那叫什麼呢

女人穿的款式叫旗袍,
男人穿的款式叫中山裝,
或者西裝,唐裝等。

『肆』 傳統特色服飾有哪些

唐裝

「唐裝」這一稱謂始於海外。唐鼎盛期,聲譽遠播海外,因此海外各國叫中國人為「唐人」。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都被叫做「唐人街」。所以外國人把住在唐人街的華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衣服稱為「唐裝」。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穿著者沒有明顯的年齡界限。穿著唐裝,既顯富貴休閑又不失嫵媚俊秀。而現在時尚流行的服裝中大多都有中裝元素的細節表露。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生活中選擇中裝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傳統唐裝的樣式特徵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襻兩部分組成。而如今時尚的唐裝相對於以前的款式已經有了很多變化,比如把圓領換成方領,把對襟變成偏襟等,吸收了外來元素的唐裝,改變了以往古板的樣式,針織衫、外套、褲子的款式豐富多樣,構成了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品。它既吸取了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又吸取了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優勢,成為街頭一道新的風景。

唐裝的顏色一般是紅色、黑色或者寶藍。嵌鑲金絡銀的織紋、如意吉祥和銅鈿樣的花紋,以及手工製成的盤扣。現在的唐裝吸收了時尚元素,所以顏色並不局限於以前的大紅大綠,現在唐裝的顏色是五顏六色,應有盡有。

唐裝的面料一般以真絲、織錦緞等為主。在挑選服裝面料時,也應結合自身的氣質進行選擇。因為適合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款式和面料均是不同的,年輕人選購以綢緞、絲織面料最好。因這些都是天然的材料,一般都會縮水,所以在選購時要咨詢一下商家是否已經做過縮水處理。如果是單選面料請裁縫師傅製作的話,應該向其說明面料特徵,以免衣服洗過之後無法再穿。購買染色面料製作唐裝時,不妨先用手摩擦一下,看看是否掉色。

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今出現了一種真皮面料。真皮唐裝開始在白領階層慢慢流行起來。

旗袍

旗袍是清代的服裝標志,是貴族的衣飾。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五族共和,旗袍又被定為女性禮服之一。20世紀20年代初,旗袍開始推廣,並開始改革式樣。20世紀40年代後,旗袍被取消袖子,縮短衣長和減低領高,使之更加輕便、合體。改革開放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的變化,旗袍又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現在的旗袍,式樣色料更加豐富多彩。

旗袍有京派與海派兩種風格,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藝術和文化。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豐富,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旗袍選料是非常廣泛的。日常一般穿著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更加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合適。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非常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極為講究。

總之,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風格時裝。它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已成為中國的民族象徵,甚至成為一種文化,一種中國特有的端莊典雅的文化,為世界舞台增添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東方神韻。

中山裝

中山裝是我國服裝的一種,上身左右各有兩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關於中山裝的來歷有如下史實:

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做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認為西裝樣式煩瑣,穿著不便,而中國服裝在實用上亦有缺陷。他建議以當時南洋華僑中盛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礎,創制一種美觀、簡易而又實用的中國服裝。輔助孫中山先生裁製這種服裝的助手是廣東人黃隆生。黃隆生原來在越南河內開設洋服店。1902年,孫中山到河內籌建興中會,偶人其店購物。黃隆生得知這位顧客就是革命領袖中山先生,懇切要求加人興中會,為革命出錢出力,並協助製成了第一套改革的服裝。這種服裝因孫中山先生提倡而被叫做「中山裝」。

據說,中山裝的款式有很深的寓意。前身四個口袋錶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門襟五粒紐扣表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袖口處的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後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表明其嚴謹治國的理念。

『伍』 除了旗袍你覺得 什麼衣服簡潔大方美麗

我認為除了旗袍,那就是西服,裙子,套裝等,這些衣服都是簡潔大方美麗的。

『陸』 女生,除了西裝還有哪些算正裝

還有中山裝、燕尾禮服、民族服飾(包括各個民族特有的服飾,如蒙古族服飾、藏族服飾、滿族服飾等)等。

1、中山裝

中山裝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被世人稱為中山裝。

1929年4月,中山裝經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為法定製服。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山裝成為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裝。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國家領導人在出席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

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將中山裝作為國家正式禮服。

2、燕尾禮服

燕尾禮服是歐洲男士在正規的特定場合穿著的禮服。其基本結構形式為前身短、西裝領造型,後身長、後衣片成燕尾形呈兩片開衩,源於歐洲人馬車夫的服裝造型。色彩多以黑色為正色,表示嚴肅、認真、神聖之意。

3、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

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份,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

蒙古族鍾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4、藏族服飾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5、滿族服飾

滿族服飾是指男子穿的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女子穿的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等。

20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筒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

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族服飾

『柒』 制式服裝包括西裝嗎

包括西裝。
制式服裝,也就是制服,是指一群相同團體的人所穿著的服裝,用以辨識從事各個職業或不同團體的成員,像學生、軍隊、醫師、護士和警察等職業的人經常穿著制服。是在規定場合下的正裝。正裝不僅僅是制服,還有其他諸如西服、旗袍等正式場合穿著的服裝。
制服是學校、公司、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的成員所穿著的統一制式服裝。一般來說,不同的團體的制服有所不同,而同一團體內對不同性別或等級的人員的制服可能也會不同。有些團體有硬性規定的制服,在正式工作、學習或集體活動中,必須穿著。而有些則是軟規定,沒有硬性規定製服的團體可能會有服裝規范的存在。

『捌』 與西裝地位大約對等的 中國服裝有嗎

有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民族的服飾,中國就是旗袍。

『玖』 出入正式場合除西服,襯衣外還有什麼衣服

西服革履,不要穿旅遊鞋出入了,走步無聲,會嚇人一條,活向個雷子,再就是領帶,天窗有手絹襯托,心要誠,穩重些,口香糖隨身,如此,差不多了,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