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旗袍 日本和服印度沙麗韓國是什麼
叫韓服或者朝鮮服。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旗袍只是滿族的服裝。漢服是漢族人民的服裝。只不過失傳了。大致與日本服差不多、
② 日本古代的服裝叫和服,那中國的叫什麼呢
大多數人的理解應該是唐裝吧。
「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它們的回歸可能通過另一種形式,就是元素。
據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余鶯女士說,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當初他們設計好服裝後,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後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另外,國外的一些華人也有稱中式服裝為"唐裝"的說法,所以唐裝的取名也頗有國際化的味道。
在如今唐裝遍地都是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服裝才能稱得上是唐裝呢?其實,唐裝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今天的唐裝並不是唐代的服裝。"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頭"盛行的時代,"襆頭"的樣式也富於變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開元年間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襆頭"的形制經歷過幾次較大的變化。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③ 名創優品把中國旗袍娃娃稱日本藝伎,致歉來了,旗袍的由來你知道嗎
名創優品將中國旗袍娃娃稱為中國藝妓,在網友指出之後依舊不做任何修改,盡管致歉來了,但是網友們不買單。作為國人,這種低級的錯誤堅決不能容忍。
不僅如此,在網友深挖之下,這才發現旗袍娃娃並不是名創優品第一次翻車。名創優品不僅在各大網站平台上公開備注自家是日本品牌,在於其他國外商家簽約之時更是放了日本國旗,如此坦然真是狠狠打了中國人一個巴掌。明明是借鑒日本潮流的文化,但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從骨子裡也深深排擠中國文化,將自己完全歸納成日本品牌我們無從知曉。但能夠確定的是此次名創優品所造成的情感傷害,已經不是一句致歉就能翻篇了。
④ 各國傳統服飾叫什麼名字!
旗袍只是中國滿族服飾在近代結合西式審美和裁剪的改良,本來就算不得傳統服飾,更不能作為中國的傳統服飾的代表,否則置十幾億漢族人於何地?漢族的傳統服飾是漢服,清朝建立的時候因為民族壓迫而被漢族人放棄了。
當然,漢服、旗裝(改良前的)、馬褂以及各少數民族服飾,都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一部分
日本:和服(學自漢服的曲裾深衣)
韓國:韓服(學自漢服的高腰襦裙、明制襦裙、直裾深衣)
越南:奧黛(學自滿族的旗裝)
印度:莎麗
美國:(個人感覺是牛仔裝~)
西方白人世界:歐式古典禮服
阿拉伯世界:阿拉伯長袍
蒙古:蒙服(剃發易服的時候和漢族一起,變成了滿族服飾,此前是交領右衽,和漢服一樣,此後是立領盤扣,和滿服一樣)
其他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⑤ 傳統服飾中,中國有旗袍,日本有和服,那印度有什麼呢
印度的傳統服飾叫沙麗。買來的時候是一塊五米長的布,把其中的一米剪下來,做了一件穿在上身的短衣和裙子,把剩下的四米裹在身上就變成裙子。但是她穿的過程當中是非常麻煩的,如果沒有別人幫助自己去做還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在身上用一堆別針來給它固定住。看起來非常好看,就是特別難穿。而且穿的時候要非常認真,非常細心的去穿。
現實生活中總有人把傳統服飾認為是古代的衣服,傳統服飾就是個相對概念,是從現代開始早期的一些貼近民族或者貼近國家的服飾,傳統服飾在受到文化沖擊以後,在做工,手法,設計等方面都有改變形成了現在的潮流和時尚。現在很多小作坊或者原創設計師做的傳統服飾還是非常好看的,現代人也在追著復古的潮流。
⑥ 旗袍 日語怎麼說
チャイナドレス
羅馬音:Chainadoresu
釋義:旗袍。
語法:チャイナドレス、中國と世界の華人女性の伝統衣裝は中國の國粋と女性の國服と言われています。その定義と発生の時間は今なお多くの論爭がありますが、依然として中國の悠久な服飾文化の中で最も絢爛な現象と形式の一つです。
(6)中國旗袍在日本叫什麼擴展閱讀
用法:
1、生活自體は華やかなチャイナドレスで、ノミだらけになっています。(生活本身就是一襲華美的旗袍,爬滿了蚤子。)
2、秋は魅惑的な淑女のようで、金色のチャイナドレスを著て散歩しています。(秋天好像個迷人的淑女,披著金黃的旗袍,在散步著。)
3、あなたは背が高くて、チャイナドレスが一番似合います。(您的身材高挑,穿旗袍最合適不過了。)
4、今晩はチャイナドレスを著てもいいですか?(我不知道今晚我能不能穿旗袍?)
5、母は薄い青色の絹のチャイナドレスを持っています。とても綺麗です。(媽媽有一件淡藍色的絹綢旗袍,特別漂亮!)
⑦ 旗袍的日語詳細介紹,大家幫幫忙,急需……
日本語のチャイナドレスというのは和制英語であり、英語では mandarin gown 、もしくは cheongsam[ˈʧɔːŋˌsɑːm] という。後者は、男性用女性用問わず丈の長い上著を表す上海語の長衫(zǎnze, zansae 、字義は「長い衫」)が香港に伝わり、主に女性用の身體への密著度の比較的高い衣服の意味になり、その広東語発音(イェール式: chèuhngsàam, 長襯衫)と共に英語に采り入れられたものである。なお、中國標准語では長衫(拼音: chángshān )は禮服や晴れ著として著用される膝丈の男性用上著を指すが、こちらは英語に changshan [ˈʧɑːŋˌsɑːn] として取り入れられている。
中國語では一般的にチャイナドレスに該當する衣服を「旗袍」と表記する。清代、支配者であった満州民族貴族を旗人と呼んでいた。防風防寒を意識した詰め襟の衣服は元々彼らが身につける服であった為、「旗人の著る長い上著」から旗袍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詰め襟で橫裾に切り込みが入った意匠は満州民族の民族服のシジギャン(sijigiyan、袍)に由來する。このように旗袍という語は、語源に忠実であれば満州族の伝統的な衣服の內の上著を指すことになるが、現在はこれを舊式旗袍と呼稱する。本稿で述べる日本語のチャイナドレスとほぼ同等の衣服を新式旗袍または単に旗袍と呼ぶ。
なお、中國や世界各地の華人社會や台灣において、男女を問わず詰め襟、飾りボタンのジャケットを禮裝として著用することがある。これは一般に唐裝とよばれており、本稿で述べる旗袍すなわち日本語のチャイナドレスの范疇には入らない。
また、マオカラーのジャケットなどは直接唐裝の影響を受けて発展したわけではないので、別稿において論ずることとする。合わせ襟を用いた清代以前の伝統的な漢民族の服裝は漢服と呼ばれており、その項目を參照していただきたい。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81%E3%83%A3%E3%82%A4%E3%83%8A%E3%83%89%E3%83%AC%E3%82%B9
⑧ 請問漢服,韓服,旗袍用日語怎麼說
韓服:韓服(かんふく/かんぷく)
漢服:漢服(かんふく) 漢裝(かんそう) 華服(かふく)
旗袍:チャイナドレス
韓服(朝鮮服),是中國明代漢服傳入朝鮮後發展而成的服飾,成型於李氏朝鮮時代(公元1392年-1897年)。特色是顏色艷麗以及沒有口袋。大韓帝國時期,下層平民傳統韓服胸部裸露,哺乳方便,後來在日本統治時期因為被認為有傷風化遭廢除。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⑨ 中國旗袍公仔被翻譯為「日本藝伎」,名創優品致歉,這一問題是否值得原諒
中國旗袍公仔被翻譯為“日本藝伎”,名創優品致歉,這一問題不值得原諒。
這種兩面三刀的牌子真的不用也罷,而且它不是說不可替代的,國內有很多類似的定位品牌,甚至價格比它更低廉,質量比它更好,所以它真的不是首選,也不是唯一的選擇。
⑩ 關於歐洲傳統民族服飾名稱!中國的叫旗袍 日本是和服 韓國是韓服,那歐洲的呢
旗袍是滿清旗人女子服飾,中國傳統服飾應是寬衣長袍,巾冠長靴。歐州,羅馬人穿短褲衩,外面圍著粗布,中世紀男子為燕尾服,女子是拖地連衣長裙。下身裙部高約一米,所以走起路來,兩只手輕輕捏兩邊裙角看似很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