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宜春旗袍協會會長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秋季睡衣什麼面料厚點 2025-05-21 16:37:58
旗袍怎麼掛衣服視頻 2025-05-21 16:37:56

宜春旗袍協會會長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9-02 12:09:24

① 73年屬牛的人,有什麼名人嗎

孫耀威:1973年1月3日出生

滿江:1973年1月9日出生

郭德綱:1973年1月18日出生

丁薇:1973年1月30日出生

黎瑞恩:1973年2月18日

曾寶儀:1973年2月21日出生

張慧儀:1973年4月14日出生

樊少皇:1973年6月19日出生

瞿穎:1973年7月2日出生

李若彤:1973年8月16日出生
蘇有朋:1973年9月11日出生

蔡少芬:1973年9月17日出生

羅海瓊:1973年10月10日出生

金城武:1973年10月11日出生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

朴樹:1973年11月8日

林曉培:1973年12月9日出生

黃征:1973年12月12日出生

② 1973年出生是什麼命

答:1973年為農歷癸丑年,納音為桑松木,我們俗稱木命。
癸丑桑松木命:
日主參斷:癸丑衰地戌亥空亡:①女命,有再婚。如果想破解,再婚只緣只能以靛藍晶、四葉幸運石、烏鴉血石、蜜蠟石配製而成做成護身符才能斷此再婚姻緣②男命得賢妻之助,事業上有大發展。③性固執,只有用櫻花石、紅蠶石做成的護身符才能化解。④靠實力、不靠運氣。
1973年是癸丑年,癸的五行屬水,丑為牛,所以1973年出生是水牛之命,六十甲子60年一循環,所以1913年同屬水牛命。
水牛之命為人很能吃苦,很努力工作,不喜歡招惹事非,見善不欺,見惡不怕,很有正義感,是個好領導。性格較為主觀,不易服人,但心思不夠,如果與鼠年生人或蛇年生人成為夥伴,或結為伴侶,可望事業成功。在感情方面,水牛的未婚人士不久便會遇到令人心怡的理想對象。但是水牛之人,不要與朋友發生一些小爭執,招惹粻穿綱費蕺渡告殺梗輯事非,讓壞人鑽了空子,給自己帶來麻煩。水牛之人,往往容易得到朋友的協助而發財,有的朋友可能介紹你做兼職工作或者合做一些小生意。發橫財的際遇很小。

③ 中秋佳節旗袍會長給旗袍姐妹講幾句祝福語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0

④ 了解新中國(宜春)建立歷程資料

【宜春簡介】
宜春,古稱袁州,贛西中心城市之一,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東經113度54分至116度27分、北緯27度33分至29度06分之間。北毗九江市與湖南省瀏陽市,東接南昌、撫州市,南連新余、吉安市,西鄰萍鄉市。全市東西長約222.75千米,南北寬約174千米,總面積18669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530.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8.9萬人。
自漢代開始建縣,迄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宜春市現轄袁州區及靖安、奉新、上高、宜豐、銅鼓、萬載六縣,代管樟樹、豐城、高安三市 。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稱。
宜春全境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傾斜。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25.49%,丘陵面積佔39.05%,山地面積35.48%。靖安縣九老嶺海拔1794.3米,為全市最高點。全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5℃,7月平均氣溫28.8℃。年平均降雨量1720毫米。
自然資源豐富。宜春是建設中的江西省第一個生態城市,袁水兩岸有大面積的綠化帶。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2.78%,毛竹資源極其豐富,是江西重點林區和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已探明水力資源60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有38萬千瓦。已探明的礦產有41 種,其中鉭鈮被譽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鉭鈮礦是我國最大鉭鈮鋰原料生產 基地;鋰礦可開采量佔全國89.3%,硅灰石儲量約佔全國1/4,原煤、岩鹽、石灰石儲量列江西第一。宜春體育中心
宜春古稱「農業上郡」,目前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薴麻生產基地,以佔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產了全省1/6左右的糧、棉、油、豬和水產,在江西省的地位舉足輕重。宜春市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形成了醫葯、食品、建材、機電、能源五大支柱及化工、采礦等產業組成的工業體系。宜春市交通便利,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浙贛復線橫卧東西;形成以320、105國道和贛粵、滬瑞、武吉高速公路為主骨架的公路網路;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餘公里。宜春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正按照72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發展規劃,拉開建設贛西經濟中心城市的框架。
[編輯本段]【地域文化】
宜春文化積淀厚重。歷來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韓愈在宜春擔任刺史時,曾寫下「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詩句贊美宜春。歷史名人唐代詩人劉慎虛、鄭谷,宋代史學家劉恕,元代學者杜本、詩人揭奚斯、范德機,明代史學家陳邦瞻、科學家宋應星、抗倭名將鄧子龍,清代名臣辛從益、楊錫紱以及清官況鍾。近現代名人有共產黨革命領導人熊雄、民主鬥士楊杏佛、戲劇家熊佛西、物理學家吳有訓,以及夏征農等。
宜春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發祥地。諸多禪宗祖庭集中於宜春這方神奇的土地,無數法門龍象開堂說法於宜春的群山峻嶺之間,如袁州區仰山棲隱禪寺、宜豐洞山普利禪寺、黃檗山禪寺、靖安寶峰禪寺、奉新百丈禪寺、等等,可謂雲蒸霞蔚,異彩紛呈。禪宗五家中,宜豐就有兩家:臨濟宗萌芽於宜豐縣黃檗山,曹洞宗揚穗於宜豐洞山。溈仰宗結果於袁州仰山。馬祖道一、洞山良價、黃檗希運、百丈懷海、仰山慧寂等高僧大德薈萃宜春,使得宜春的禪宗文化豐富多彩。諸多口語、成語和詞句,多次歷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因禪的因緣形成或聯系於宜春。當前近至日韓,遠至歐美,絕大多數禪法都可以直接或間接溯源到宜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師現仍是宜春靖安寶峰寺方丈。
宜春市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兩基」教育率先達標,正在向高標准、高質量「普九」邁進;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全省領先;高等教育早已步入「大眾化」行列。宜春學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綜合性本科大學,宜春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經省政府批准已正式招生。宜春體育中心是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宜春水上運動場被確定為全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新世紀中國第一次農民體育盛會——第五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已於2004年10月18日晚在江西宜春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出席開幕式並宣布農運會開幕。10月24日,農運會閉幕。 以奧運、亞運、全運冠軍宜春人楊文軍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本土運動員在國際國內賽事上屢創佳績。文化事業爭奇斗艷,高安採茶戲、上高農民攝影、袁州版畫、靖安農民詩詞、宜豐根雕、銅鼓漫畫、奉新農民畫、萬載儺舞和豐城書法,共同構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漢高祖五年(前202),劉邦遣大將陳嬰平定江南(舊說平江南者為灌嬰,據宋人趙與時考證,平江南者為堂邑侯陳嬰,非潁陰侯灌嬰)。漢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築城。於是兩座新城出現於今宜春市境在。一為宜春,一為建成。宜春之名源於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創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初設時的宜春縣管轄今袁河流域城區,包括今袁州區、新余市、萍鄉市一部和樟樹市一部。晉大康元年(280),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以宜春之名與宣穆皇太後張春華(司馬炎祖母,司馬懿之妻)同名,為避諱,改宜春為宜陽(宜春市區的宜陽大道、宜陽大橋就是這樣得名而來的)。隋開皇十八年(598)復名宜春。初設時的建成縣管轄今錦江流域地區,包括今高安市、上高縣、宜豐縣、萬載縣及樟樹市一部。唐武德五年(622),因建成縣名與太子李建成同名,為避諱,改名高安。高安以其"地形似高而安"而名。西漢元光六年(前129),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前127),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台,劉拾亦在建成城東南二里築金沙台,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台已廢,宜春台尚存。元鼎二年(前115),劉拾免,建成侯國除。元鼎五年(前112),劉成免,宜春侯國除。
今宜春市境域,漢代屬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三國孫吳寶鼎二年(267),設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袁河流域地區歸安成管轄。隋王朝統一天下,廢安成郡。開皇十八年(598)設袁州,治所設於宜春縣。袁州以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隱居於此的高士袁京而名。初設時,袁州轄宜春、萍鄉、新喻三縣。宋開寶八年(975),萬載縣由筠州劃入。淳化三年(992),劃新喻入臨江軍。此後九百餘年,袁州一直管宜春、萍鄉、萬載、分宜四縣。宜春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州府級行政機構是袁州,其次為靖州,再次為臨江軍。靖州設於唐武德五年(622),治所在今高安。未幾,以米嶺產米改名"米州",繼而又以羊山產竹而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廢。南唐保大十年(952)復置筠州。宋寶慶元年(1225),理宗趙昀登基,因州名與皇帝之名同音,為避諱,須改名,此時恰好州衙後山碧落堂長出靈芝一株,視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瑞州轄高安、上高、新昌(今宜豐)三縣。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新淦兩縣之地田置清江縣於蕭灘鎮(今臨江鎮)。宋淳化三年(992),於清江縣置臨江軍(元改臨江路,明改臨江府)。其轄境相當於今樟樹市、新干縣、峽江縣與新余市渝水區。明清時,奉新、靖安、豐城、銅鼓(其時為義寧州屬地)為南昌府管轄。今宜春市境域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四府。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宜春市轄袁州區和奉新、萬載、上高、宜豐、靖安、銅鼓6縣,代管豐城、樟樹、高安3市。市人民政府駐袁州區。郵編:336000。代碼:360900。區號:0795。
宜春市 面積18669平方千米,人口520萬人(2002年)。
袁州區 面積2532平方千米,人口 95萬。郵政編碼336000。區人民政府駐中山中路。轄9街道8鎮14鄉。
豐城市 面積2845平方千米,人口126萬。郵政編碼331100。市人民政府駐工農路。轄5街道20鎮7鄉。
樟樹市 面積1287平方千米,人口 54萬。郵政編碼331200。市人民政府駐葯都南大道。轄5街道10鎮4鄉。
高安市 面積2439平方千米,人口 80萬。郵政編碼330800。市人民政府駐解放路。轄2街道18鎮2鄉。
奉新縣 面積1642平方千米,人口 30萬。郵政編碼330700。縣人民政府駐馮川鎮。轄10鎮3鄉。
萬載縣 面積1714平方千米,人口 46萬。郵政編碼336100。縣人民政府駐康樂街道。轄1街道7鎮9鄉。
上高縣 面積1350平方千米,人口 34萬。郵政編碼336400。縣人民政府駐敖陽街道。轄1街道6鎮6鄉。
宜豐縣 面積1935平方千米,人口 28萬。郵政編碼336300。縣人民政府駐新昌鎮。轄7鎮5鄉。
靖安縣 面積1377平方千米,人口 14萬。郵政編碼330600。縣人民政府駐雙溪鎮。轄5鎮6鄉。
銅鼓縣 面積1548平方千米,人口 14萬。郵政編碼336200。縣人民政府駐永寧鎮。轄6鎮3鄉。
[編輯本段]【人口概括】
宜春市總人口2001年末為518萬人。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273人左右。人口密度最高的是豐城市,為每平方公里431人左右,人口密度最低的是銅鼓縣,為每平方公里88人左右。市內居住26個民族, 為漢、回、蒙、藏、苗、彝、壯、布依、滿、侗、瑤、白、土 家、哈尼、傣、畲、黎、高山、水、納西、景頗、土、幺佬、 布朗、仡佬、京族;其中漢族人口佔99.95%。
[編輯本段]【農業資源】
木材植物 主要有人工栽培和野生兩種。人工栽培的有毛竹、杉木、馬尾松、火炬松、濕地松、柳杉、池杉、水杉、橡樹、擬赤楊、木荷、苦櫧、楓樹、楊樹、泡桐等。野生的有台灣松、樟樹、伯樂樹、杜英、重陽木、黃檀、花櫚木、紅豆樹、甜櫧、南嶺栲、大葉青崗、東南石櫟、麻櫟、蕈樹、楓香、楓楊、黃樟、紅楠、楝樹、紫樹、銀鵲樹、湘椴、青檀、榆樹、香椿、南方紅豆杉、香槐、朴樹、鐵冬青等。
經濟植物 木本油料類植物有油茶、油桐、烏柏、木來 木、油橄欖、樟樹、香桂、山蒼子、木姜子、吳茱萸、花椒、柏樹、桉樹、松樹;木本澱粉類植物有板栗、櫧類、櫟類、茅栗、錐栗、木本纖維植物有薴麻、桑、榆、朴、山油麻、椴樹、糙葉樹、竹類、梧桐、棕櫚;食用果類植物有柑桔、橙、柚、桃、李、柿、板栗、棗、梨、楊梅、獼猴桃、山楂、無花果、葡萄等。宜春是中國草—薴麻的故鄉,早在公元58年就因其纖維長、「薄如紙、輕如綢」而聞名於世。由大片麻織成的夏布因此而享譽國內外,全國唯一的薴麻研究所就設在宜春。宜春是江西野生獼猴桃的主要產區。靖安獼猴桃產量居全省之冠。
觀賞植物 主要有華木蓮、柏樹、蘇鐵、銀杏、雪松、羅漢松、夾竹桃、黃楊類、臘梅、杜鵑花類、香榧、綉球、玉蘭、含笑、芙蓉、白蘭花、合歡、茶花、桂花、石榴、薔薇花、綉線菊等。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瀕危植物—落葉木蓮(華木蓮),曾被選為江西省第十屆運動會的吉祥物,其花的形狀已作為宜春市的城標。1999年10月,在昆明「99」國際園藝博覽會上以《多年生庭園觀賞植物—華木蓮》獲銅獎。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截止2008年底,全市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達到615億元,同比增長13.8%,增幅列全省第8位,比上年前移1位;財政總收入超過60億元,達到64.9億元,增長29%,增幅列全省第5位,比上年前移1位,地方財政收入36.5億元,增長28.6%;豐城市財政總收入躍上15億元新台階,達到16.92億元,樟樹市超10億元,高安市超7億元,袁州區和上高縣超5億元,萬載和奉新縣超4億元,豐城尚庄街辦、高安八景鎮超1億元,實現了全市億元鄉鎮(街道)零的突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12.9億元,增長22.1%,增幅列全省第7位,比上年前移1位。發展後勁類指標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億元,達到341.2億元,增長4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4億元,增長23.4%,增速創12年來新高;實際利用外資 2.94億美元,增長10.1%;引進市外資金146億元,增長12.2%;外貿出口2.85億美元,增長34.9%。民生保障類指標有效落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83元,分別增長10.6%和13.8%;物價漲勢得到控制,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6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9‰以內。
工業化強勢推進,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簽約引進重大項目106個,其中投資超5億元的11個。9個工業園區入園企業1159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12億元,增長40.8%;稅收27.7億元,增長39.7%。科技入園深入推進,7個工業園被批准為省級民營科技工業園,「江西上高台商創業園」由省政府批准設立,奉新縣爭取到全省首個紡織印染集控區;省級產業基地增加到10個,高安建築陶瓷基地被命名為「中國建築陶瓷產業基地」。全市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2%,尤其帶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和運行質量的提高,三次產業佔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2.2:50.3:27.5調整為21.7:52:26.3;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達到10.6%,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90.8%,同比均提高0.7個百分點。城鎮化加速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市城市建設投入達25億元,村鎮建設投入達23億元,城鎮化率達38.2%。各縣市以城市創建為抓手,新建續建了一大批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宜春明月山機場通過國務院立項審批,洪屏電站基本完成項目專題規劃論證,武吉高速公路、320國道大萬線、宜春至安福二級公路全面完工,高安至胡家坊一級公路實現通車,豐城劍邑大橋建成通車,曲江碼頭建設進展順利,滬昆鐵路客運專線正在規劃設計,高安建陶基地鐵路專用線已開工建設,樟樹鹽化工基地鐵路專用線正在招投標。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徐稚(97-168)
徐稚,字孺子。豐城市白土鎮隱溪村人(一說南昌北瀝徐村人)。東漢隱士。少學今文經學,兼通天文,歷算。家貧務農,自食其力。公府徵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特為他設一榻,去則懸之。後以"懸榻"比喻禮待賢士。王勃《滕王閣序》所雲:"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即用此典故。徐稚卒葬南昌進賢門外。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園皆因紀念徐稚而名。豐城隱溪因徐稚隱居於此而得名。
陶淵明(365-427)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一說九江人)。晉代詩人。宋代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有陶淵明"始家宜豐"的記載。宜豐舊《圖經》亦有此說。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後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栗里(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回歸宜豐故里,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鎮秀溪、故村等處陶姓人皆為陶佟之後裔。歷代方誌載宜豐境內有南山、柳齋、菊軒、東籬、洗墨池、藏書礅、故里橋、靖節橋、我公橋、舒嘯台、賦詩灣、顧淵石、醉卧石、淵明洞、讀書堂、靖節祠等陶淵明遣跡及其紀念建築。

吳有訓(1897-1977)
吳有訓,字正之。高安市荷嶺鄉石溪村人。現代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1912年入瑞州中學,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1926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與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康普頓一起從事X射線光譜研究。1927年,康普頓獲諾貝爾獎。其研究成果,因吳有訓作出過重大貢獻,故國外稱之為"康一吳效應"。1926年,吳有訓回國,任教清華大學。後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是開我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者,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科技精英。如參加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著名科學家王淦昌、彭恆武、錢三強、何澤慧等,都出自吳有訓門下。1988年,中國人民郵政首次發行中國科學家紀念郵票一組四張,紀念人物分別是:吳有訓和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

[編輯本段]古代名人寫宜春
宜春山川秀美,田園蔥郁,猶如一位天生麗質的少女,以其清純的自然風貌成為歷代名人探幽攬勝、題詩著文的對象。
早在公元806年,大詩人韓愈在送同僚王涯任袁州(今宜春)刺史時,就以「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詩句相慰。其時,韓愈並未來過宜春,可見在中晚唐時期,宜春的山水之秀就已名揚全國了。13年後,韓愈被貶潮州任刺史。8個月後,韓愈請求改調袁州,這也足以證明宜春在他心中印象之深刻了。公元835元,另一位朝廷重臣李德裕到袁州任長史。他為這里的一種鳥作《山鳳凰賦》,其中有這樣一句:「仰山(今明月山)在郡之坤隅,高松翳景,名翚所集。」意思是說,在袁州西南的仰山,松樹高大得遮蔽了山景,名貴的鳥類成群聚居。其後,晚唐著名詩人鄭谷又在仰山北麓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草肥朝牧牛,桑綠晚鳴鳩。列岫檐前見,清泉碓下流。春蔬和雨割,社酒向花芻。引我南陂去,籬邊一小舟。「意即早上牧童在草坡放牛,傍晚斑鳩在桑林中鳴叫,站在屋檐下即可看見一排黛青的峰巒,清澈的泉水從水碓下流過,甚至還有一葉扁舟,這是何等清新淡雅的田園風光啊。唐代的另一位詩人李華則是這樣描寫宜春的:「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鳴。」宜春山水之恬靜,可見一斑。而在南唐詩人韋庄的筆下,宜春又是另一番景象:「家家生計只琴書,一郡清風似魯儒」、「煙霞盡入新詩卷,城郭閑開古畫圖。」不僅文風流暢,而且風物典雅。晨霧雲煙中城郊的散淡、城樓街市中的悠閑,讓人恍如進入詩畫之廊,為之陶醉。
到了宋代,吟詠宜春的詩人就更多了。公元1054元,思想家李覯到宜春講學,寫下千古名篇《袁州州學記》。他還登上宜春台,發出這樣的感慨:「謫官誰住小蓬萊?惟有宜春最古台,千里待看毫末去,萬家攢作畫圖來。」一個被謫貶的官員哪有願住蓬萊仙境的呢?也只有宜春台這樣古老的地方才是他們所想。站在這里一望千里,風物清晰歷歷在目,眾山逶迤,千家萬戶濃縮成了一幅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則以「宜春城郭繞樓台,想見登臨把一杯」來表達他對巍巍宜春台的喜愛。他想站在宜春台上遠眺縷縷雲霧中的萬頃翠竹,看陣陣夏雨催熟的楊梅,那是何等醉人的江南五月天!在這一時期來宜春的還有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他在游歷了仰山的太平興國寺並拜會了簡太師後,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簡師飛錫地,天外集雲峰。拿石松根瘦,欹窗竹影濃。」他把仰山之奇,雲峰之巍,松石之勁,竹林之秀一一道來,令人神往。
公元1173年,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從家鄉吳郡前往桂州時路過宜春,特地游覽了仰山。他發現仰山「嶺坂上皆竹田,層層而上至頂」,於是第一次把這種田園景觀稱之為「梯田」。其後他又拜謁了小釋迦塔,寫下了24行的長詩。詩中說,他從渚田村出發,看見的溪流都是深幽清淡,在梅州村問路才知道仰山在那一片濃雲遮掩的地方。一路登攀上去,只見「翠微中斷聞澗吼,兩耳不辯供喧豗。林間靜極成斷相,政要萬壑號風雷。山如蓮盆繞金地,龍宮避席余蒼崖……」他深深被仰山的竹海、飛瀑、深壑、蒼松、懸崖打動了,索性「問龍亦借一席地,解包聽雨眠西齋。」他在另一首詩《大雨宿仰山》中更是描寫了仰山雨後初晴的勝景:「日光豪萬丈,彈指群峰立。衡山卷陰氣,海市發冬蟄。」將那雲散日出,群峰臨海的壯觀,勾畫得一鑒無余。21年後,大理學家朱熹應邀到仰山太平興國寺四藤閣講學。他走過仰山那一片蔥蘢的群山時,這位不太容易激動的老人凝神良久,喟然長嘆,吟出一首詩:「我行宜春野,四顧多奇山。山贊 山元不可數,峭絕誰能攀……」仰山的高峻挺拔,已無須多言。老人還詳盡地敘述了仰山林木之茂盛,溪灣之清澈,尤其對那些由於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怪石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認為它們「一一神所剜」、「千秋保堅頑」。在鬼斧神工下千年萬載呈現的生動造型,實在是值得玩賞的。
在明代到過宜春的大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有王守仁(陽明先生)。這位同樣傑出的理學家在他的《登宜春台二首》中說:「台名何事只宜春,山色無處不可人。不用煙花費妝點,盡教刊落盡嶙峋。」寥寥數語,卻極為准確地抓住了宜春風光中最為本質的東西,不以季節為轉移的恆久美——山的峻奇蒼翠,讓人不能不佩服他感官之敏銳。同時代的嚴嵩,也是多次在宜春停留,留下許多關於宜春風物的詩句。在其詠嘆宜春台的詩句中,就有許多諸如「松杉復郭泠風起,樓閣當空淑景移」、「岩樹故因時序改,山雲豈與俗情宜」這樣清麗委婉的句子。他總是用「翠嶺」、「綠江」、「木蒼」、「松嶂」這樣的詞彙來展示宜春的生態之美。
在詩文中寫到宜春的當然不只以上名家。在宜春的文史典籍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名字:李白、柳宗元、劉禹錫、賈島、劉長卿、梅堯臣、岳飛、楊萬里、辛棄疾、文天祥、湯顯祖等。他們寫下的文字使宜春這座古城在中國文化的長河中留下了或濃或淡的痕跡。

⑤ 戰愛春是全球哪一個旗袍會長

兩人都不怎樣,汪能騙人,但是水平高一點,戰的水平太低,騙騙剛認識的人可以。

⑥ 旗袍什麼牌子好,旗袍品牌有哪些

1、陶玉梅: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江蘇省服飾商會副會長單位,十大旗袍品牌。

2、瑞蚨祥: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型大小,居"八大祥"之首,北京市著名商標,中國絲綢第一品牌。

3、楊曹韻:台資合資企業,外交部唯一外事專用服飾中裝供應單位,享譽於業界十大旗袍品牌。

4、夢至超:中國旗袍市場著名品牌,以傳統的工藝製作而著稱女裝企業,產品暢銷國內外。

5、上海灘:中國的第一個奢侈品品牌,世界著名品牌,知名高端旗袍品牌,全球最受尊華的奢侈品集團。

6、榮萍:中國著名旗袍品牌,全國服裝標准化委員國家旗袍標准制訂單位,極具市場競爭力品牌。

7、木真了:國內民族傳統時裝服飾行業知名品牌,中式服裝代表性的品牌之一,專業化中式時裝公司。

8、格格:現代中式服裝的發起者與創新發展的開拓者,中式服裝行業領導品牌,十大旗袍品牌。

9、龍笛:知名中式服裝品牌,專注於精緻中國服飾的設計開發,中國傳統服飾代表品牌,十大旗袍品牌。

10、威芸:浙江省服裝行業優勢(特色)企業,集設計/製作/銷售為一體的中式服飾企業,十大旗袍品牌。

⑦ JK 在服裝方面指的是什麼意思

junko
koshino日本奢侈服裝品牌\r\n服裝設計大師小筱順子(junko
koshino)1985年5月在北京飯店舉辦題為"依格·可希儂(jk)的時裝作品展示會",使我們對日本的經濟發展表示欽佩的同時,也對日本服裝的繁榮刮目相看。當小筱順子穿著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李昭女士贈送的旗袍,觀看了北京國有服裝企業和僅有的幾家新型服裝企業之後說:"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隨即她的服裝分店於1986年在前門珠市口開業了。

⑧ 成立旗袍協會需要什麼手續

成立旗袍協會需要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等材料,去民政部門辦理登記。

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一條 申請登記社會團體,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 登記申請書;

(二) 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

(三) 驗資報告、場所使用權證明;

(四) 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五) 章程草案。

(8)宜春旗袍協會會長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六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完成籌備工作的社會團體的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文件之日起30日內完成審查工作。對沒有本條例第十三條所列情形,且籌備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內容完備的社會團體,准予登記,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登記事項包括:

(一) 名稱;

(二) 住所;

(三) 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 活動資金;

(六) 業務主管單位。

對不予登記的,應當將不予登記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⑨ 哪個明星是1973年生的

1,郭德綱

郭德綱,男,出生於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聲演員,電影、電視劇演員,電視脫口秀主持人。1979年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又師從相聲大師侯耀文。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梨園多年。

2,李瑞鎮

李瑞鎮,1971年1月30日出生於韓國首爾,韓國男演員,畢業於紐約大學經營學管理系。1999年出演電視劇《波瀾上的家》以演員身份正式出道;2004年出演電視劇《茶母》飾演皇甫允,憑借該劇獲得2004年MBC演技大賞最優秀男主角獎。

3,全度妍

全度妍,1973年2月11日出生於韓國首爾,電影演員。1990年拍攝廣告出道,早期主要拍攝電視劇,代表作有《布拉格戀人》。1997年首次演出電影《傷心街角戀人》橫掃韓國電影新人獎,此後拍攝多部電影。

4,黎瑞恩

黎瑞恩,1973年2月1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南海,中國香港女歌手、演員。1990年黎瑞恩與BMG簽約,之後轉投寶麗金,並推出個人首張唱片《我從這里開始》。1992年從樂壇走向電視,成為電視節目主持。

5,曾寶儀

曾寶儀,1973年2月21日生於香港,節目主持人、歌手、演員。1996年,因出演電影《四個32A和一個香蕉少年》而出道。1998年主持台灣電視節目《超級星期天》。

⑩ 宜春包括哪些縣什麼的啊

江西省宜春市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東接南昌、撫州,西連萍鄉、湖南,南鄰新余、吉安,北與九江交界。現有樟樹、豐城、高安、上高、萬載、宜豐、銅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縣一區,總面積1.87萬
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宜春市是全國第一個生態試點城市,是正在建設中的贛西經濟中心城市,是全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的舉辦地。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9.5億元,財政總收入20.6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5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9元。2006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9.72億元,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86756萬元,比上年增長25.1%,增收額達7.7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18304萬元,比上年增長20.2%。

宜春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3.4%,活立木蓄積量3500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5億株,是江西重點林區和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已探明水力資源60萬千瓦,目前有25萬千瓦尚待開發。探明的礦產有56種,其中金屬類27種,非金屬類29種。鉭鈮被譽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鉭鈮礦是我國最大的鉭鈮鋰原料生產基地;原煤、岩鹽儲量均為江西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在全國罕見;大理石、花崗石、高嶺土等品質優、分布廣、開采價值高。

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亟待開發。全市有歷史文化遺址486處,名山名勝54處。有4個國家級、3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5處溫泉,2個已開發的溶洞。宜春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發祥地,禪宗溈仰、臨濟、曹洞三宗的祖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師現仍是宜春靖安寶峰寺方丈。馳名景點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唐代六大名窯之一「洪州窯」和商代吳城遺址,以及東漢葛玄采葯煉丹之處、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閣皂山。宜春生態環境優越。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人間仙境」;明月山風景名勝區「不是黃山、勝似黃山」,生長著世界上僅存的珍稀樹種華木蓮;宜春中心城郊溫湯鎮溫泉,富含硒等多種礦物質,常年水溫在72℃以上,是療養度假的勝地。是全國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之一,境內7條主要河流全部 達到飲用水標准,10個縣市區的大氣質量都達到國家標准。

宜春古稱「農業上郡」,農業經濟擁有扎實的基礎和明顯的優勢。宜春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薴麻生產基地,以佔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產了全省1/6左右的糧、棉、油、豬和水產,在江西省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其中優質米、薴麻加工、木竹加工、綠色食品等10大農業產業化主導項目發展勢頭良好。

宜春市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形成了機械、建材、食品、醫葯、竹木加工五大支柱及化工、采礦、輕紡等產業組成的工業體系,裝載機、鑿岩機、竹木地板、建築陶瓷、中成葯、四特酒、綠色食品、薴麻服飾等一大批國優、部優、省優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

宜春市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湘贛復線橫卧東西;形成以320、105國道和贛粵、滬瑞高速公路為骨幹、連接全市縣鄉的公路網路;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餘公里。電力網路布局合理,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豐城電廠已並網發電。全市10個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建設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一批新型小城鎮正在崛起,中心城市和縣城的功能不斷完善,宜春市區正按照6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發展規劃,拉開了建設贛西經濟中心城市的框架。

宜春市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兩基」教育提前達標,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和質量處在全省前列,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行列。宜春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經省政府批准已正式掛牌招生,宜春學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綜合性本科大學。宜春體育中心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宜春市區中心,是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宜春水上運動場被確定為全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在這里成功舉辦了全國第五屆農運會和江西省十運會及多項國家級體育比賽。文化事業爭奇斗艷,高安採茶戲、上高農民攝影、袁州版畫、靖安農民詩詞、豐城書法、樟樹剪紙、宜豐根雕、銅鼓漫畫、萬載儺舞等,共同構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開放的宜春將以誠信的態度、優良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不斷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與四海賓朋攜手共創新的輝煌。
【歷史】

漢高祖五年(前202),劉邦遣大將陳嬰平定江南(舊說平江南者為灌嬰,據宋人趙與時考證,平江南者為堂邑侯陳嬰,非穎陰侯灌嬰)。漢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築城。於是兩座新城出現於今宜春市境在。一為宜春,一為建成。宜春之名源於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創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初設時的宜春縣管轄今袁河流域城區,包括今袁州區、新余市、萍鄉市一部和樟樹市一部。晉大康元年(280),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以宜春之名與宣穆皇太後張春華(司馬炎祖母,司馬懿之妻)同名,為避諱,改宜春為宜陽。隋開皇十八年(598)復名宜春。初設時的建成縣管轄今錦江流域地區,包括今高安市、上高縣、宜豐縣、萬載縣及樟樹市一部。唐武德五年(622),因建成縣名與太子李建成同名,為避諱,改名高安。高安以其"地形似高而安"而名。西漢元光六年(前129),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元朔二年(前127),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劉成於宜春城中築宜春台,劉拾亦在建成城東南二里築金沙台,均為一方名勝。今金沙台已廢,宜春台尚存。元鼎二年(前115),劉拾免,建成侯國除。元鼎五年(前112),劉成免,宜春侯國除。

今宜春市境域,漢代屬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三國孫吳寶鼎二年(267),設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袁河流域地區歸安成管轄。隋王朝統一天下,廢安成郡。開皇十八年(598)設袁州,治所設於宜春縣。袁州以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隱居於此的高士袁京而名。初設時,袁州轄宜春、萍鄉、新喻三縣。宋開寶八年(975),萬載縣由筠州劃入。淳化三年(992),劃新喻入臨江軍。此後九百餘年,袁州一直管宜春、萍鄉、萬載、分宜四縣。宜春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州府級行政機構是袁州,其次為靖州,再次為臨江軍。靖州設於唐武德五年(622),治所在今高安。未幾,以米嶺產米改名"米州",繼而又以羊山產竹而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廢。南唐保大十年(952)復置筠州。宋寶慶元年(1225),理宗趙昀登基,因州名與皇帝之名同音,為避諱,須改名,此時恰好州衙後山碧落堂長出靈芝一株,視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瑞州轄高安、上高、新昌(今宜豐)三縣。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新淦兩縣之地田置清江縣於蕭灘鎮(今臨江鎮)。宋淳化三年(992),於清江縣置臨江軍(元改臨江路,明改臨江府)。其轄境相當於今樟樹市、新干縣、峽江縣與新余市渝水區。明清時,奉新、靖安、豐城、銅鼓(其時為義寧州屬地)為南昌府管轄。今宜春市境域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四府

【歷史名人】

徐 稚(97-168)

徐稚,字孺子。豐城市白土鎮隱溪村人。東漢隱士。少學今文經學,兼通天文,歷算。家貧務農,自食其力。公府徵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特為他設一榻,去則懸之。後以"懸榻"比喻禮待賢士。王勃《滕王閣序》所雲:"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即用此典故。徐稚卒葬南昌進賢門外。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園皆因紀念徐稚而名。豐城隱溪因徐稚隱居於此而得名。

陶淵明(365-427)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晉代詩人。宋代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有陶淵明"始家宜豐"的記載。宜豐舊《圖經》亦有此說。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後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栗里(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回歸宜豐故里,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鎮秀溪、故村等處陶姓人皆為陶佟之後裔。歷代方誌載宜豐境內有南山、柳齋、菊軒、東籬、洗墨池、藏書礅、故里橋、靖節橋、我公橋、舒嘯台、賦詩灣、顧淵石、醉卧石、淵明洞、讀書堂、靖節祠等陶淵明遣跡及其紀念建築。

鄧王番

鄧王番,字韞玉。高安市筠陽鎮人。唐中和元年(881)自尚書、江西節度使權知袁州(代理袁州刺史)。在任6年,清正廉明,民樂從事。唐僖宗時,各地兵荒馬亂,官吏無能,獨鄧王番有政聲,朝廷據民願再度正式任命其為袁州刺史,處士彭蟾有詩稱賀。袁州城秀江之上第一座橋梁廣濟橋為鄧王番修建。鄧王番任袁州刺史時,見宜春縣白芒山(今屬分宜)山清水秀,遂舉家留居白芒。第6代孫鄧悔魁徙居安福瓜畲。其後裔輾轉遷徙至四川廣安。廣安後裔中出了個歷史偉人鄧小平。

鄭谷(848-911)

鄭谷,字守愚。袁州區人。唐末著名詩人。光啟三年(887)進士。官至都官郎中。鄭谷7歲能。前輩詩人司空圖稱許其"當為一代風騷主"。在晚唐,鄭谷詩名頗盛。列為"芳林十哲"之一。尤以《鷓鴣》詩傳誦廣遠,致有"鄭鷓鴣"之稱。成語"一字師"出自鄭谷逸事:鄭谷隱居仰山,詩僧齊已奉《早梅》詩求教。鄭谷將詩中"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中的"數枝"改為"一枝"。齊已當庭拜鄭谷為"一字師"。《全唐詩》收錄鄭谷詩327首。今宜春市區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胡仲堯

胡仲堯,字光輔,奉新縣會埠鎮吟村人。南唐時為寺丞。入宋後,官洪州助教,遷國子監主簿。大建華林書院,集書萬卷,一時雲游者常數千人。宋太宗特詔旌表,事載《宋史》。奉新縣學宮亦為其創建。奉新華林胡氏為世家大族。胡仲堯兄弟8人。五弟仲雅,字維常,宦居吉水。仲雅之孫胡汪又定居樂安龔坊之浯塘。明末,浯塘23世京貴之次子允欽為避戰亂,從浯塘徙居湖南瀏陽文家市。其後裔中出了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胡耀邦的奉新華林先祖為仲堯、仲雅之父胡元鳳,胡元鳳卒葬硯峰石下。

劉恕(1032-1078)

劉恕,字道原。高安市灰埠鎮均山人。北宋史學家。《資治通鑒》副主編之一。其父劉渙,精研史學。劉恕亦以史學擅名。皇佑元年(1049)舉進士,官和川翁源知縣。治平三年(1066),英宗下旨,命司馬光自擇英才編修《資治通鑒》。司馬光薦劉恕同修,轉著作郎。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凡遇史事紛錯難治,則交劉恕。其時協助司馬光的副主編共有三人,一為劉恕,一為劉攽、一為范祖禹。漢代由劉攽分修,三國至南北朝由劉恕分修,唐代由范祖禹分修。三中人,除范祖禹為成都人氏外,其餘兩位均為宜春籍人物。

劉 攽(1023-1089)

劉攽,字貢父, 號公非。樟樹市黃土崗鎮荻斜劉家人。北宋史學家。《資治通鑒》副主編之一。慶歷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鑒》,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劉攽出自詩書世家,祖父劉式,南唐時舉進士,入宋後,官至刑部郎中。父親劉立之與叔伯四人俱舉進士。劉攽與其兄劉敞為同科進士。劉敞為北宋著名學者,官終集賢殿學士。劉攽、劉敞與敞之子劉世奉嘗合著《漢書標注》。世稱三人為"墨庄三劉"。"墨庄劉氏"被奉為古代家庭教育典範。劉式卒後,家中除藏書千卷外別無財產。其妻指藏書對子女曰:此乃"墨庄"。將詩書作為家產教子女傳承。

惠洪(1071-1128)

惠洪,俗姓彭(一作姓喻),一名德洪,字覺范。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裡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於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後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結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發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惠洪精通佛學,長於詩文,著述頗豐,尤以《冷齋夜話》最著名。成語"滿城風雨"、"脫胎換骨"、"大笑噴飯"、"痴人說夢"等典故均出於此書中。宜春歷代詩人的詩作,僅惠洪的《鞦韆》詩被收入《千家詩》中。其題於宜春城北崇勝寺的一首詠竹詩,深得黃庭堅等歷代詩家贊賞,以宋詩精品被收入《宋詩鑒賞辭典》。

揭傒斯(1274-1344)

揭傒斯,字曼碩。豐城市杜市鎮大屋場人,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與虞集、楊載、范木亨(樟樹市人)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氵晉並稱"儒林四傑"。延佑元年(1314)由布衣授為翰林院國史編修。至元六年(1343)為奎章閣供奉學士,升侍講學士。乃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於史綰。封豫章郡公,謚文安。揭傒斯是元代一大才子,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書法。朝廷典冊、元勛銘辭,多出其手。

周德清(1277-1365)

周德清,字日湛,號挺齋。高安市楊圩鎮睱塘周家人。元代卓越的音韻學家與戲曲作家。周德清生平,文獻紀錄不多,大概是位布衣之士。然其編著的《中原音韻》在中國音韻學與戲曲史上卻有非凡影響。《中原音韻》是為北曲用韻而作,糾正作曲家用韻不一,其正音依據是中原語音。成書後,戲曲作曲、唱曲都有了規范,促進了戲曲用韻的統一。《中原音韻》以當時北方實際語音為標准,所定之韻接近今北京音,因而此書是研究近代以北方音為主的普通話語音的珍貴資料。1987年,紀念周德清誕辰710周年暨學術討論會在高安召開,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日本學者亦提交了論文。

況鍾(1383-1442)

況鍾,字伯律,號如愚。靖安縣高湖鎮崖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永樂四年(1406)為靖安縣吏員。後薦為禮部主事。宣德五年(1425),宣宗因江南九郡賦重,要朝中大臣薦舉賢能,況鍾被舉薦任蘇州知府。上任後,況鍾懲奸吏、裁冗員、減重賦、廢苛捐、清積案、平冤獄。深受百姓愛戴,呼為"青天"。治蘇任滿,蘇州一萬三千餘人聯名乞求況鍾連任。英宗准奏,以正三品留任蘇州。況鍾為官清廉,卒於蘇州任上。歸葬時,十里長堤站滿哭祭人群。古代傳奇小說中載有不少況鍾辦案故事。1956年,崑曲《十五貫》上演,經毛主席、周總理推薦觀看,況鍾清官之名享譽全國。

鄧子龍(1531-1598)

鄧子龍,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豐城市杜市鎮鄧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將。嘉靖年間從伍。萬曆四年(1576),率兵鎮壓寧州大溈山農民起義,次年於寧州銅鼓石設銅鼓營,任銅鼓營守備。築垣壘城,是為今銅鼓縣城建城之始。萬曆十一年(1583),緬甸軍犯雲南,鄧子龍率部平定。升副總兵。後戍邊雲南。萬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鷺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然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於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鄧子龍善詩著有《橫戈集》。今銅鼓城東的銅鼓石上留有鄧子龍題刻。

袁繼咸(1593-1646)

袁繼咸,字季通,號臨侯。袁州區寨下鄉橫塘村人。明代大臣。天啟五年(1625)進士。崇禎七年(1634)提學山西,上疏抨擊權宦。宦黨誣陷其貪贓枉法,解京治罪。山西生員百餘人追隨入京,散發揭貼(傳單),為之辯誣。朝野上下千餘人聯名為其申冤,轟動京城。崇禎十五年(1642),袁繼咸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駐節九江,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南京)等處軍務。弘光元年(1645),被左夢庚誘入軍中軟禁。左夢庚降清,獻袁繼成以邀功。袁繼咸拒降,被押解北京囚禁。曾作銘文自勉:"大官好做,大節難移"。順治三年(1646)六月就義。袁繼鹹的民族氣節為後人所敬仰,曾與文山(文天祥)、疊山(謝枋得)並稱為"江右三山"。今宜春市區鼓樓路"文革"前原名臨侯路,以紀念袁繼咸而命名。

宋應星(1587-1661)

宋應星,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1615)舉人。後屢赴京趕考,未中進士,逐漸冷淡功名。崇禎七年(1634)任袁州府分宜縣教諭。十一年(1638)升汀州府推官。任分宜教諭期間,寫成《天工天物》一書。《天工開物》是一部系統記載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成就的巨著。此書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被翻成日、法、德、俄等多種文字。達爾文稱之為"權威著作"。編寫《中國科技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稱宋應星為"中國的狄德羅"(狄德羅是以編寫《網路全書》而具有世界影響的法國學者)。中國科協紀念的中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中,宋應星名列其中。1987年,宋應星紀念館曾在奉新落成。

張自烈(1597-1673)

張自烈,字爾公,號芑山,又號誰廬居士。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宜春北廂上水關(今市區秀江路市委大院一帶)人。崇禎末為南京國子監生,博物洽聞。家中藏書36萬余卷。明亡,閉門著述。晚年隱居廬山,累征不出,主講白鹿書院。卒葬白鹿洞左青龍山,墓今存。張自烈著述頗豐,尤以《正字通》影響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書,共收錄三萬三千餘字。清代官方編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為藍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區秀江中路西段,國民時期曾名豈山路,即以張自烈字型大小而命名。

朱軾(1665-1736)

朱軾,字若瞻,號可亭。高安市村前鎮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經學家、文學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歷任潛江知縣、陝西學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撫、左都御史。雍正時,充聖祖實錄總裁,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兵部尚書。乾隆時,充世宗實錄總裁,命協同總理事務。卒贈太傅。朱軾是康、雍、乾三世"恩寵極人臣之分"的顯赫人物。為官清廉剛正,望重朝端。任浙江巡撫時,首創用"水櫃法"修築海塘,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後世。康熙推崇朱熹學說,朱軾為當時朝廷御用程朱學派的重要代表。朱軾生活儉朴,高安民間舊時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時多為四盤兩碗,據說是朱軾宴請乾隆時所創。

張勛(1854-1923)

張勛,字少軒,號松壽。奉新縣赤田鎮赤田村人。出生農家,8歲喪母,12歲喪父。15歲入富家做牧童,後轉書僮。光緒五年(1879)當兵,時年26歲。光緒十年(1884)隨部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次年在鎮南關大 中戰功卓著,越級提拔。後官升參將,管帶廣武右軍各營,駐扎廣西邊防。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戰爭爆發,率馬隊為前峰入遼東參戰。後隨袁世凱,升總兵。宣統三年(1911)擢江南提督。袁世凱任大總統後,率部駐徐州,禁其部率剪去發辮,人稱"辮帥"。民國6年(1917),張勛率兵入京,擁護溥儀復辟,自封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旋被段祺瑞擊敗,逃入荷蘭使館。後寓居天津。死後歸葬奉新陶仙嶺。

熊雄(1892-1927)

熊雄,字披素,號介蓀。宜豐縣芳溪鎮下屋村人。中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少年在家塾"培蘭書室"讀書。1907年考取瑞州中學堂。1911年初,考入李烈鈞所轄江西新軍的學生軍。投入辛亥革命的光復南昌行列和"二次革命"的討袁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1916年回國,投入"護國"、"護法"運動,先後在李烈鈞的滇軍和程潛的湘軍中工作。1920年初,為探索革命真理,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轉至德國,與周恩來等籌組旅歐少共,後轉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受黨派遣與聶榮臻等一同入蘇聯學習。1925年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次年為主任。在黨內,任兩廣區委軍事部部長,黃埔軍校黨團書記。1927年在廣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中犧牲。

吳有訓(1897-1977)

吳有訓,字正之。高安市荷嶺鄉石溪村人。現代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1912年入瑞州中學,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1926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與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康普頓一起從事X射線光譜研究。1927年,康普頓獲諾貝爾獎。其研究成果,因吳有訓作出過重大貢獻,故國外稱之為"康一吳效應"。1926年,吳有訓回國,任教清華大學。後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是開我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者,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科技精英。如參加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著名科學家王淦昌、彭恆武、錢三強、何澤慧等,都出自吳有訓門下。1988年,中國人民郵政首次發行中國科學家紀念郵票一組四張,紀念人物分別是:吳有訓和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

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袁州,既今宜春。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除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也是為了紀念韓愈的這一功績。

【現行區劃】

現轄袁州區及靖安、奉新、上高、宜豐、銅鼓、萬載六縣,代管樟樹、豐城、高安三市。

宜春地區行政區劃歷史上經歷了多次變遷。漢屬豫章郡,晉分屬豫章、 安成郡,隋於宜春置袁州,唐於高安置靖州,宋於清江置臨江軍,元分屬袁州、瑞州、臨江、龍興四路,明清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四府,民國時分屬第一行政區(治所在豐城)、 第二行政區(治所在宜春),第九行政區(治所在武寧)。

新中國成立後,以舊的第一行政區為基礎設袁州分區,1952年並袁州區入南昌,1958年遷南昌專員公署於宜春,更名為宜春專員公 署。以後,南昌、新建、進賢、萍鄉、新余、分宜、安義等縣 市相繼劃出,1978年,改設為「宜春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6月撤銷宜春地區,設立地級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