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榨油機皮帶輪內孔開裂怎麼辦
擴展閱讀
敬酒旗袍配什麼鞋子 2025-05-16 08:18:34
方臉穿旗袍怎麼拍 2025-05-16 08:13:44

榨油機皮帶輪內孔開裂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06-08 10:36:44

『壹』 榨油機會出現哪些常見問題

(一)使用
1、安裝調試 榨油機購回後,應選擇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有足夠作業面積的室內安裝,並用水泥處理好機器的底座。安裝好後,應根據機器的說明書進行檢查。著重檢查機器安裝是否正確,各連接管、件是否牢固和安全。然後調試,使機器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正式開機前,廉潔奉公一面檢查零部件有無松動和損壞。各軸承潤滑油是否充滿。轉動皮帶輪,傾聽傳動件間有無撞擊或其他雜音,若無方可開機。調整螺旋軸與出餅圈的間隙,方法是先使螺旋軸向前抵死餅口,然後倒退2—3轉,使間隙控制在0.5—1毫米。
2、開機 開機後,應使榨油機空轉3—5分鍾,然後把油餅或原料緩慢均勻喂入,將機膛磨熱。機體溫度可高些,反之可低些。一般要求在70—80℃(用手摸機體外殼感到燙手)時,方可開始壓榨。
3、壓榨 壓榨時,應嚴格控制出餅厚度,油料品種不同,壓榨次數不同,出餅厚度的控制要求也不同,一般0.3—2.5毫米。具體數據可參照各榨油機的說明書要求,視情況而定。
壓榨芝麻等出油率較高的油料時,可分批投料(每批5公斤為宜),每批連榨2—3次。因首批壓榨,油流較大,帶走的熱量較多,可將首批壓榨後的油餅立即裝機進行第二三次壓榨。再壓榨時出油相對減少,油流帶走的熱量較少,可使機器溫度馬上回升到70—80℃,以保證正常工作機溫。每批投料,均應按上述順序進行。工作中,應用木棒勤搗進料斗以防油料口堵塞或搭橋,力求喂料均勻,交應及時清理漏渣,回收到油渣可放回料斗繼續壓榨。停機前,應停止喂入新料,但需喂入一些油餅,把榨膛內殘餅全部排出,然後再加大出餅間隙,使榨膛內多餘油渣排出。
4、停機後清理 停止工作後,應抽出榨油機螺旋軸,及時清理榨膛及各間隙內殘渣,以免硬結而影響下次工作。折榨螺時,應北將其托平,防止碰傷,卸下後應立放,以防變形。

二)常見故障的排除
1、突然停車,螺旋軸卡死 ①壓榨初期,榨膛未磨熱即大量投料引起,可用熱的油料籽(也可用加熱水的干餅)緩緩進料,反復磨機,使溫度升高。②壓榨過程中,榨膛斷料,然後又大量投料,造成排料不暢,榨膛被油料堵塞引起。因此,加料時應連續均勻,餅不能太薄。一旦發生故障,應立即關閉電源,將進料調節板插死,停止進料,並將排料板打開,倒開螺旋軸,使之退出。然後清除膛內油料,重新壓榨。③油料未清選,有石子、金屬等硬異物進入榨膛引起。
2、不出油或出油率過低 ①原料不濕或太干,受潮發霉,籽料不飽,雜質過多引起。須重新清選油料,並高速好油料水分。②排油縫被油渣堵塞或榨條裝配得太緊引起。應根據含油量高低,調整榨條的松緊度。③開榨初期,榨膛溫度低,出餅太薄或太厚、零件磨損等都會引起不出油或出油率過低。
3、跑渣過多 榨油過程中,榨條間少量跑渣是正常現象。若跑渣過多,可能有如下原因;①個別榨條彎曲或間隙過大。此時,可卸下榨條,用紗布或油石將甲型榨條三凸方打磨,調直榨條重裝,必要時墊些薄鐵皮,使間隙保持在0.05—0.08毫米范圍內。②油料塑性不好,出餅困難,使機膛壓力增加。此時,應將油料適量拌水,並進行磨機,提高機溫以提高油料塑性。③也餅太薄。應按說明書要求適當加大出餅厚度。
4、出餅不順 原因之一是餅的厚薄不適宜,應調整出餅厚度;之二是由於有干餅或石子、鐵塊等硬異物進入機膛,應立即停機,抽出榨螺,檢查並清除餅圈和機膛內的干餅、雜物。並根據出餅圈磨損情況,修理或更換新配件。
5、回油 可能是因油縫堵塞或油縫太小表面不光引起。前者應拆除榨條進行清洗,後者應調整榨條間隙,用油石磨光油縫。
6、不進料 ①油料的水分過多,應進行日曬或炒干。②榨螺表面不光,應用砂布打磨榨螺軸或用干渣磨光。③榨條磨損,榨條多邊形被破壞,可翻轉使用或損榨條。
7、燒膛 原因為油料水分偏低,榨螺轉速偏高,機溫過高等引起,應提高油料水分含量,改換皮帶輪,降低轉速,控制機體溫度。

『貳』 皮帶輪螺紋孔干什麼用的

1、螺紋孔在皮帶輪端面的,是用來拆卸皮帶輪用的,可以用一根頂絲擰進螺紋孔,將皮帶輪頂出來。
2、螺紋孔在軸徑向的,是用來緊固皮帶輪的,當皮帶輪和軸的配合是間隙配合時,就需要用頂絲緊固。
皮帶輪,屬於盤轂類零件,一般相對尺寸比較大,製造工藝上一般以鑄造、鍛造為主。一般尺寸較大的設計為用鑄造的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鑄鐵(鑄造性能較好),很少用鑄鋼(鋼的鑄造性能不佳);一般尺寸較小的,可以設計為鍛造,材料為鋼。皮帶輪主要用於遠距離傳送動力的場合,例如小型柴油機動力的輸出,農用車,拖拉機,汽車,礦山機械,機械加工設備,紡織機械,包裝機械,車床,鍛床,一些小馬力摩托車動力的傳動,農業機械動力的傳送,空壓機,減速器,減速機,發電機,軋花機等等。
將螺紋孔定位規旋入螺紋孔中,旋緊後將上面的圓柱做為測量的參照物,測量兩螺紋孔中心距時需同時用兩個螺紋孔定位規,用卡尺測量兩個圓柱的外側總長再減去兩個圓柱直徑和的二分之一。定位測量時,用三坐標測量機的測圓柱功能,求取圓柱的軸心做為螺紋孔的坐標依據。

『叄』 皮帶輪內孔偏小用什麼方法能裝上

可將皮帶輪加熱 這樣可以裝上

『肆』 減速機安裝皮帶輪的問題

配合連接啊,這個也簡單的。由於高速軸是有錐度的,你要把皮帶輪也安裝上去,皮帶輪內孔也是要有錐度的。外購的皮帶輪一般都是平直的內孔,所以這個皮帶輪要自己加工一下了。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你直接向減速機廠購買,並要求減速機的出軸不要帶有錐度,也可解決問題。

『伍』 榨油機下料慢怎麼了

原料、機械磨合、故障等等都會導致榨油機下料慢不出油,出了問題不能亂操作,應明白問題方向。

解決方案:

1、延長炒制時間降低原料入榨水分。

2、增大出餅厚度。

3、用加水的枯病磨合榨螺、榨圈。

榨油機就是指藉助於機械外力的作用,通過提高溫度,激活油分子,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的機器。

榨油機可分為家用榨油機、水壓機制油機、螺旋制油機、新型液壓榨油機、高效精濾榨油機、全自動榨油機。

榨油機原料,也就是油料作物按照種類分為植物原料和動物原料,在一般生產過程中,我們主要以植物原料為主。

壓榨法

壓榨法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工藝過程比較簡單: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後,用機械的方法把油從油料中擠壓出來。古老的壓榨法,需要操作人員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

而擠壓過的油渣(油餅)中,殘油含量相當高,因而浪費了極為寶貴的油料資源。現代的壓榨法已是工業化自動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殘油含量高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以上內容來自 網路-榨油機

『陸』 請問一下,榨油機突然不出料是什麼原因。

要檢查榨油機是否出現堵塞現象

『柒』 螺旋榨油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榨油機由液壓和榨機兩大部分組成,它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如下。
1、液壓泵壓力不夠
原因在於:
①出油活門有污物或接觸不良;②榨機上進出油閥螺塞與閥座接觸不良或未旋緊造成回油;③小活塞與泵體磨損間隙過大。相應的排除方法是:①拆洗後加以研磨,使其密合;②研磨榨機上進出油閥螺塞和閥座,使其密合或旋緊螺塞;③更換新泵。
2、液壓泵抽不上油來
原因在於:
①濾油網被阻塞;②油液使用過久,有沉澱物附著在進油活門上,使油門不密合;③油箱內油太濃或因天冷凝固;④油箱中油量不足;⑤液壓泵中未成真空。相應的排除方法是:①清洗濾油網;②更換新油或放出舊油;過濾並清洗進油活門,並加以研磨,使其密合良好;③更換稀油,冷天應提高室溫;④向油箱中加足油量;⑤ 拔出小活塞,注入油液後再壓。
3、壓力表指針不能保持,迅速下降
原因在於:
①安全閥不密封;②進出油閥螺塞和鋼球接觸不良;③各油管接頭及液壓缸螺塞與液壓缸進油孔未旋緊;④三通回油閥門與鋼球接觸不良。相應的排除方法是:①研磨安全閥使其密合;②研磨進出油閥使其密合;③旋緊各油管接頭和液壓缸螺塞;④研磨回油閥門。
4、搖桿頂起
原因在於:
①出油閥門與鋼球接觸不良;②彈簧頭部脫離鋼球。相應的排除方法是:①研磨出油閥門,換新鋼球;②擴大彈簧頭部。
5、局料
原因在於:
①油料蒸炒溫度不合適,料溫太低,餅坯含水量太高;②餅坯厚薄不均勻;③裝餅時,疊餅不正;④壓榨時太急過猛。相應的排除方法是:①採取恰當的蒸炒方向,提高料溫至85℃以上,含水量低於7%;②制餅時注意餅厚均勻;③裝餅時餅壞要疊正;④適當降低壓榨速度。
6、油液從液壓缸與活塞的間隙泄出
原因在於:
①皮碗碗口向上裝錯;②皮碗損壞。排除方法是:重新安裝皮碗,更換新皮碗。
7 、安全閥失靈
原因在於:①油不幹凈,污物沉附接觸表面;②彈簧失去彈性;③調節螺釘回松未到規定壓力;④經常超壓作業,鋼球將閥門碰傷。相應的排除方法是:①拆開清洗,如閥口、閥針損壞應研磨;②更換彈簧;③重新調節螺釘,使壓力達到40MPa;④重新研磨閥門,更換新鋼球並注意按操作規程操作。

『捌』 榨油機跑渣是什麼原因

榨油機的冒渣、跑渣原因主要有幾點:首先,看榨油機漏的是什麼渣,根據榨油機的特性,如果冒渣是細絲狀,一般情況下是正常的。其次,如果榨油機冒渣成片狀,通常為榨油機元排壓絲沒有壓緊也可能是元排磨損嚴重造成在油眼磨損處出現片狀。此外,沒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的,設備也會有壞掉的時候,那麼在您的榨油機設備出現故障之後應該馬上進行維修,如果您的維修不善或者是保管不當,操作不熟悉 ,既不懂設備的機械原理,又對其缺乏安全知識,這都會對設備造成潛在的威脅。安全設施意識沒有加強,水火無情,電比其他的厲害上百倍,安全隱患必須要消滅干凈 ,為了免除後患,最後,在操作機器的時候,要注意它的使用力度,避免壓榨出來的油類不好或過於成熟。產量明顯降低,條排和條排後面2-5個元排漏渣,說明配件需要更換。生活質量在提高,身體素質也要提升。「民以食為先」、「病從口入」就很明白的告知我們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榨油機設備的設計也是獨特的,因其榨螺的根園直徑是逐步增粗,螺距是逐步減少的,所以在榨螺轉動時 ,螺紋使勁料胚既能向前推動,又能向外翻轉,同時接近榨螺螺紋外表的料層還隨著榨軸轉動。這樣,有助於使料胚中蛋白質熱變性,同時也下降了有的粘性輕易析出油來,大大提高了榨油機設備的出油率。

『玖』 榨油機要主意那些問題

一、榨油機的選購

一台好的榨油機能使用戶在油料加工中免去不少麻煩。選擇的機型可以加工菜籽、黃豆、花生、棉籽、茶籽等顆粒狀油料。購機時首先看機器的外表油漆是否均勻,檢查機器的零部件是否缺少,再用手轉動大皮帶輪,使它多轉動幾圈,以檢查榨膛內是否有鐵塊等異物,有無卡住現象,同時注意齒輪箱內齒輪嚙合是否正常。

二、榨油機的正確安裝

安裝前,應對新購的榨油機進行徹底清理。抽出主軸,卸去上榨籠,用砂布將榨螺外表面、內表面和螺旋喂料器打磨光潔。對所有潤滑部位加註潤滑脂,齒輪箱中所加的潤滑油,其品種和牌號應符合說明書上的要求。圓排打磨光潔後,在裝機時必須按原來的位置排列,不能錯位,因為圓排的排列位置和順序對榨油性能關系極大。圓排裝機後用壓緊螺母壓緊,壓緊程度以圓盤在榨油時能蠕動為宜。榨油機經過以上處理後,就可用地腳螺栓將其固定在基礎上。在安裝時,電動機的皮帶輪應和榨油機皮帶輪對齊,位置適度,旋轉方向正確,傳動帶的松緊度應調整適當。

三、榨油機的使用

使用榨油機之前,首先應准備好全部輔助器具和容器,檢查並調整傳動帶松緊程度。然後開動電動機,使機器空運轉15min左右,檢查榨螺軸的轉速。一般轉速應在33dmin左右。空轉時要注意齒輪箱內齒輪的嚙合情況及聲音是否正常,各軸承部位和電機是否正常。榨油機空轉時,電動機電流應為3A左右。如電流過高,應立即停車檢查,調整後再開機。

空載正常後,備好50kg左右的菜籽或黃豆,准備投入進料斗。注意:開始壓榨時進料不能太快,否則榨膛內壓力突然增加,榨螺軸轉不動,造成榨膛堵塞,甚至使榨籠破裂,發生重大事故。因此開始壓縮時,進料應均勻緩慢地投入進料斗,使榨油機進行跑合。如此反復多次,持續3~4h以上,使榨油機溫度逐漸升高,甚至冒青煙(這是正常現象)。開始壓榨時榨膛溫度低,可緩慢擰動,凋節螺柱上的手柄,加大出餅厚度,同時提高入榨胚料的水分,待榨膛溫度。升至90℃左右,榨油機正常運轉後,可將出餅厚度調至1.5~2.5mm,並將緊固螺母旋緊。

榨油機正常運轉後,含油量高的油料出油大多集中在條排和前組圓排處。條排處的出油約占總出油量的60%,前組圓排處約佔30%;而末端排出油則很少,成滴不成線,油色很清。反復榨二三次即可將菜籽或黃豆的油榨盡,在這期間可將含油較多的油渣均勻地摻人料胚中壓榨,下料時要保持均勻,切忌忽多忽少,否則將影響榨油機的壽命和出油率。

運轉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榨油機的出餅情況,並控制胚料的水分既不過高也不過低。正常的出餅應呈片狀,靠榨螺軸一面光滑,另一面有很多毛紋。如出餅疏鬆無力,或出餅不成形,色澤較深,用手一捏即成碎塊,這說明胚料加水太少;如出餅發軟,成大片狀,或出油泡沫增多,則說明加水太多。正常情況下,圓排之間不出渣或很少出渣,在條排處出渣,如出渣呈細片狀說明水分多,出粉渣則說明水分少。此外,以出油位置變化可看出入榨水分是否合適,當入榨水分過高或過低時,出油位置均向後移。

四、滿足預處理工序要求

料胚入榨前,必須經過預處理工序,預處理質量將直接影響榨油機正常工作和出油率。不同油料有不同的預處理工序要求,但主要包括下述幾項:

1.清理。進入加工廠的油料含有一定的雜質(泥沙、石子、鐵屑等),若不仔細清選,會加速榨油機內部機件的磨損,降低出油率,甚至造成故障和事故。與其配套的設備有:清理篩、去石機、磁選機等。

2.剝殼。對於帶殼的油料,應剝殼後再壓榨,這樣可以提高生產能力和出油率。與其配套的設備有:剝殼機、分離篩、分離機等。

3.破碎。某些油脂可以整料入榨,但經過破碎、軋胚後再壓榨,可明顯提高出油率。與其配套的設備有:破碎機、軋胚機等。

4.蒸炒。蒸炒是提高出油率的重要環節,常用的方法是先將油料潤濕,然後再經炒鍋乾燥,使油料達到工藝要求的入榨水分和溫度,與其配套的設備有:蒸炒鍋、炒籽鍋。

『拾』 大皮帶輪上為什麼有孔

在保證強度的基礎上盡量減輕重量,節省能量